扎染社团总结
日期:2021-01-26 作者: 阅读次数:320
邂逅扎染,布里生“花”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染织技术的国家,扎染工艺历史悠久,在唐代最为发达,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简洁质朴,极具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几年前的旅行中我偶然接触到扎染工艺,一开始只是被各式各样的扎染作品吸引,但是后来了解到扎染历史时更是被其中蕴含的传统工艺打动,做为教师,我们认为我们有义务传承民族工艺,所以在本学期在学校的支持下开设了扎染社团。以下谈谈在此课程中的一些实施经验和教学随笔。
一、教学理念
1.关注传统文化,认识扎染
很多同学在接受新知识时,对于枯燥的书本文字,是没有热情和极少的兴趣。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大量的具有介绍地理面貌和风土人情特色的科教电影宣传片,让学生去感受到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到少数民族流行的扎染工艺是那么的神奇,是鼓舞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对于扎染通过不同方法的扭结,创造染织出不同效果的图案,有时甚至是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产生兴趣点。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的深加工,手工缝制包饰和家居用品,让传统艺术走进生活,变得实用而有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扎染的兴趣。
2.培养动手能力,关注过程
在扎染教学过程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我给每位同学派发步骤说明表,其中详细介绍了扎染过程包括选布、打结、缝制、染色、漂洗、晾干最后成型。根据表中内容开始示范,在技法上我着重讲折、叠、打结、缝的具体方法,边讲解边演示,染液上色的控制室本课的难点,要特别强调。当学生拿着自己的棉布迫不及待开始制作的时候,给予正确指导。整个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在制作完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增进同学之间的沟通。
3.展示作品,享受成功
作品欣赏对学生的创作热情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教师的现场分析,更能吸引学生的眼光。所以在社团日常活动会我们便通过成员间展示作品,进行交流,例如在日常作品展示中我发现有一位同学的作品和其他同学完全不一样,他的作品色调基本以灰暗色为主,形成的图案较为扭曲,我意识到这位同学可能心理上存在某些问题,课后我向其班主任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及平日表现,发现了原因,单亲家庭及家庭暴力使得这个孩子存在情绪偏激化,所以通过扎染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感,更是通过每个人的作品去探寻他的内心世界。课后我还会鼓励学生上网找资料进一步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社团展示日选定小主持人向家长、老师介绍本学期学习成果,每位同学都可以向家长、老师介绍自己作品的采取了哪些技法,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当各式各样的作品集中展览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进一步的学习动力。
整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极大地提高,同学们还会主动地从视频资料中探索创意,从实践活动中找到了快乐和成就感、自信心!
二、 教学不足
由于我不是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遗憾:
1.扎染只是作为我的兴趣爱好,自身专业知识并不充足,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扎染知识。
2.在讲解知识面较为枯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让学生理解。 3.作为青年教师,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在扎染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小问题,没有找到恰当的解决办法。
这些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地磨练,积累经验,以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 改进策略
1. 教师专业化
扎染工艺我需要系统地学习,不再是作为一个兴趣爱好,我将研究相关课程纲要,基于核心素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课程。由此确定学期达成目标,并将课程评价量化。
2.组织健全扎染社团
下学期我将设立小组机制,4人为一小组,每位成员轮流担任组长,活动制度化,参加社团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是以美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我需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扎染社团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3.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学的多不如学的精,我将会更具课程目标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并将课程评价量化,下学期主要依然需要从扎染基础技能方面着手,小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层次:(1)低年级以染布为主;(2)中年级以缝、扎相结合为主,创作出有一定艺术品味的作品;(3)高年级运用扎染技法制作工艺品为主。
4.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我校扎染社团成员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我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