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
日期:2019-12-05 作者: 阅读次数:842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
——暑期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泊于中学 王巍程
假期是青年教师工作之余积累经验、掌握知识的重要时间段。学校提倡老师们多读书、丰富自己的阅历。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在经过几天的慎重思考后,我决定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本教育专著。文中既有生动的实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对音乐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也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果然,勤奋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读书是掌握知识的捷径,思考是理解知识的利器,探求是创新知识的途径。书虽没有读完,但书中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时而像镜子,提升境界;时而像师长,谆谆教导;时而像领航员,引领前进的方向。
一、爱学生:以爱动其情,以严导其行
端起这本书,第一篇文章就是说“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说实话,这篇文章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迷惑。既然是给教师的建议,那么不是应该主要讲老师的吗?为什么还会有学生存在?继续读下去后才明白学生才是基础,没有学生,教师的名头从何而来。文章中用打比方的方式,介绍学生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相像之处,学生是不同的个体,而教材和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把这些规律性都机械的运用到自己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学生需要学习上的成就感来保护自己的自尊,那么,教师就需要在教学和教育上使用不同的技巧,展现教育教学的艺术性,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程不会让老师感到心情焦躁、精疲力竭。仔细想想,如果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多创设情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慢慢的引导学生去参与并主动思考,让学生们爱唱爱跳,那么对老师来说这一节课都是一种极大地享受。这需要音乐老师有灵活善变的思维,积极应对每一种学生,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等,这有该如何去做呢?
二、惜自己: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因为参与教师工作的时间并不长,教师生活至今满打满算已有四年。在读《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有一篇文章深深的震撼了我,那就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在读题目的时候,我就被吸引了,虽然现在身处假期当中,但这篇文章让我立马回想起每学期老师们的工作状态,不经意间会从老师们那里听到“不好意思,我现在有点事”“我现在很忙,没时间”,有时我也会说出这样的话。在未选择教师行业时,家人朋友总在说:教师的工作是非常清闲的,在大学毕业后也可以享受到寒暑假这样长长的假期,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交流是非常轻松愉快的等等。自踏入社会之后,我发现现实生活中,教师工作并非如此。上课、备课、课外工作,占用了我很大的时间,作为音乐教师,需要每天练习专业:声乐、器乐、钢琴,但练习的时间总是不够,还会影响到课堂教学。书中给了我很好的解答“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的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学的知识,从低年级认识音符,慢慢的学会思考辨认,到中年级可以加入时值、节奏,到高年级可以唱旋律,这样教学时就会让学生更快的唱会唱好,增加学生拓展音乐知识的时间,减少教学时知识的额外重复。
三、真专业:春蚕到死丝方尽,心底无私天地宽
专业技能是成为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条件。音乐课堂就是向学生展现教师基本功的最佳时机,这是音乐素养。在音乐课上,利用自身技能,调控课堂内容,展现个人魅力。作为小学教师,最重要的是为孩子们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音乐的构成其实很简单,粗浅的讲从音符-节奏-节拍-旋律,一个个框架组合在一起,再填入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一段美妙的音乐就此形成,但学生学习起来并不简单。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记忆灵活、敏感等优势,利用这一特点,在每节课的音乐学习中,都加入音符认读、节奏训练,虽然不用像主科手写记忆,每节课的训练也可以让他们加强巩固,现如今课堂器乐教学成为一种趋势,在器乐的辅助下,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快捷地将音乐知识牢记,而且,器乐的存在就像是一种游戏工具,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外之余,一边唱歌一边练习器乐时,就会将知识巩固。要讲好一节课,光有音乐素养还远远不够,还要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音乐专业水平再高,如果无法将音乐知识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也不能算成功,目前我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有着很大的欠缺。我要怎样做呢?
四、实读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作为教师,如果语言素养好,上课时就会很轻松,学生学得牢,记得快,听得明白,课堂效率就提高。否则,就会耽误许多时间。教师语言素养的要求是:纯洁、健康、文明。一个老师做到用词文雅、语调和谐、语气亲切,就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心。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现,可以体现个人的知识与审美,而这些的来源就是读书!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结下终生的友谊。他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有人向他请教: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节课?这位老教师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这是怎样的终生准备?反思自己,结果还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想要拥有更多的空余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的死抠教科书,那就要多都学术方面的书。让书中的知识汇入脑海形成汪洋,这样,在课堂上讲解音乐,就会更加自如的分配注意力,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灵活应对,清晰表达。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通俗易懂、由浅入深,提建议、说忠告,循循善诱,引发了我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再认识。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经验,不能机械照搬,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教师这个行业不简单,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并积累经验,让自己的成长更加优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