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栏目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赴威海高区实验小学参加“山东省重点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研究》研讨会”的学习总结
日期:2013-05-13 作者:邵智辉 阅读次数:11263
 创新理念、精细管理、树立特色、文化立校
——赴威海高区实验小学参加“山东省重点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研究》研讨会”的学习总结
4月15日,我们在孙凌云副校长的带领下,赴威海高区实验小学参加了由山东省教研室组织的“山东省重点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研究》研讨会”相关活动。现将本次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观摩高区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及晨诵和学生素养展示
启示
1、实验一小师生的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积极工作学习态度得益于其秉承的“葵文化建校“理念,即学习向日葵这种植物所具有的特征,如深扎根、向阳光、成簇成团。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课程,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对学生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文化气息是一所学校的“魂”,没有“魂”的学校,只是一所“劳动力加工厂”。
2、我校中小学放学之间隔为一个多小时,是否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利用我们的少年宫处室,如棋室、民乐室、乒乓球室、书法室等,让小学老师锻炼锻炼,写写画画,读读喜欢的书刊,拉拉胡弦等。这样,不仅可以愉悦老师们的身心,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丰富精神营养,关键是可以增加同事间的沟通理解,促进合作意识,相信他们会更加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研讨会开幕式相关活动
(一)、研讨会开幕式
研讨会开幕式在威海高区实验小学“美在葵园”教师素养展示的愉悦气氛中拉开帷幕。教师们通过经典美文朗诵、礼仪表演、音乐舞蹈剧,以及葵花胸针、水果拼盘、剪艺、楹联作品等展示了爱学生、爱读书、爱运动、爱生活的教师最美,表达了求做上师者的美好希望:以韵致舒雅、心向阳光的姿态,引领学生奏响幸福人生的序曲。
启示:
爱学生、爱读书、爱运动、爱生活的教师最美,做为人师,我们也应当如他们一样以韵致舒雅、心向阳光的姿态,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将我们自身的少年宫活动真正的开展下去,形成学生个人素质特长引领学生走向成功,走向幸福人生。
(二)威海高区实验小学袁海鹰校长作《学校文化建设报告》。
启示:
1、该校系统的紧紧围绕“葵园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让我们耳目一新,表面上看非常完善,但是,在经过细细地观察他们展览的学生使用记录、校园和处室文化建设之后,我们发现该校虽然理念完备,但在具体落实方面还是较浮浅的,与我校之校园文化墙、走廊文化、处室文化等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2、我们是否也可以围绕一种具体的、类似“葵文化”“绳文化”、“幸福文化”“中国梦文化”之类的文化来创建我校特色文化,树立我校“xxx”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形成更加浓郁的文化校园气息。我们如何形成我们自己特有的教育文化还需我们认真思考。
(三)观摩课堂
威海高区实验小学林秀芳老师通过《穷人》一课、环翠区塔山小学的田苗苗老师通过一节《诵读写字》课分别展示了生本高效课堂研究成果和晨诵、午写教学成果。
观课感受:
具体说来,林秀芳老师执教的《穷人》一课,思路清晰,开头以“学生上台播报自己最近读课外书”的说话训练形式进行导入非常新颖,既关注了学生说的能力训练,同时也与本课的文体相关。
田苗苗老师的《诵读写字》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七言诗《春日赏桃花》,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当课堂当中发生了不可抗力的干扰,我们如何来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停止还是适当引导这都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反复试验。
在课前引导学生说一段完整的话,陈述清楚所讲内容的核心,课上督导学生写字姿势、笔顺、坐姿,教导孩子不但要把字写对,更要把字写美,应当成为我们的语文课堂的教学常规。
三、统一路小学观摩学习
感言:
(一)、百年老校的文化建设带来的思考:校园无小事,点滴皆教育,身教胜于言教,无声之教胜于课堂之教,让我们的教育目标,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
1、经典诗文竹简。将经典的诗文制成竹简,挂在走廊、过道、柱子等地方,学生在行走过程中便可以阅读经典。
2、校名路牌。统一路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为这所学校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将学校的主要道路以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不同校名命名路的名字,并制作了路牌,下面还附有校名的由来简介,让学生随时了解学校的历史。
启示
我校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校名更替,学校历史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教材,如果我们的学生走出学校后,对母校的历史一无所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校史不仅要展在校史馆里,还要放在学生经常能感触到的地方,放在学生的心里。
我们可以把校史馆中的一些资料制作成宣传栏,让每个路过的学生都能对校史有所了解,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也可以制作成电子资料(课件、宣传短片等形式)放在学校网站上,对我们学校也是个宣传。
3、六艺木桩。将传统的“六艺”刻于木桩上,点缀校园的同时,也能让过往的学生了解到古典文化中的“六艺”到底指什么。
启示:
我们不一定非得照搬他们的做法,但是我们得向他们学习这种将书上知识搬到学生的生活中来的这种教育方式,让经典的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环境中,走进学生的内心中。
4、树牌。将校园内各种花草树木的名称,主要知识介绍做成一个树牌,挂在树枝上,通过树牌,学生可以了解树的名称、产地、树龄、种属等知识,无意之中,学生就能够了解许多“活的”植物学的知识。
启示:
我们常说知识要活学活用。但我们不曾知道我们通常所教的知识却是“死”的。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学生对相关事物的知识背记的滚瓜烂熟,可生活中实际遇到了也不一定能够认出来。
我们得认识到我们农村学校比城里的学校所独具的优势,比方说跟学生讲玉兰花,讲法国梧桐树、甚至讲荠菜、麦子、苹果树生长的相关知识,我们与其用大量的图片,照片,不如将学生领出教室,到校园里,到田间地头,到果园里,让学生认识这就是玉兰花,这就是荠菜,这就是麦苗,你们观察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的认识要比在教室听来的要深刻得多。
5、厕所瓷砖。不浪费一块地方,“让墙壁说话”的教育理念在统一路小学的厕所的瓷砖上得到了良好的体现。该校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图片及简要介绍印在墙壁的瓷砖上,学生即使在上厕所方便的同时,也能受到知识的熏陶。
在我们的大厅、走廊、公厕等处都可以制作小型的文化栏.(内容可以是古典文化、古诗词、古人介绍等)
(二)、《好书推荐》观课体会
本节课是由统一路小学王巍老师主讲的。她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向学生推荐新书、先猜测、再阅读验证、续写故事、总结读新书的方法。其中,猜测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新书的书名、目录、线索或插图进行大胆提问。验证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再次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验证自己事先的猜想,发表看法。
启示:
这种形式的好书推荐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听说读写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甚至是写作的能力。是一种很值得借鉴的方法。
在我们的学生阅读课上,老师不能搬出一堆书让学生自己读,必须是老师提前有教深刻的了解,并能给学生做出较细致的介绍,能设置吸引学生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读书。
本次学习我们感受很多、触动很大。简言之,任何一所学校,甚至是每一个班级都应该有自己的“魂”——文化魂。这个“魂”应当是全体老师的“魂”,更应当是学生的“魂”。有了魂,学校就有了思想,有了魂,学校就有了特色,有了魂,师生就有了精气神。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网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威海信息港 后台

地址: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镇驻地 邮编:264213 电话:0631-5570027

鲁ICP备10013367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402000123号